•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励志名言
  • 生活技巧
  • 腾讯技巧
  • 手游攻略
  • 医药培训
  • 软件教程
  • 文艺体育
  • 幼儿培训
  • 专业舞蹈
  • IT认证
  • 企业管理
  • 教育培训
  • 工作计划
  • 合同
  • 实习报告
  • 评语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请假条
  • 收据
  • 辞职信
  • 介绍信
  • 检讨书
  • 借条
  • 写作模板
  • 心得体会
  • 入党申请书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简历
  • 招聘范文
  • 祝福语
  • 策划书
  • 活动总结
  • 主持词
  • 文秘知识
  • 发言稿
  • 议论文
  • 作文题目
  • 应用文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写作手法
  • 中考作文
  • 高考作文
  • 作文体裁
  • 周记
  • 母婴知识
  • 腾讯QQ
  • 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 您当前的位置:呢子范文网 > 自我鉴定 >

    凳子单位是条还是把 两条凳子

    2019-02-14 12:11:46  呢子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字号:T|T
    “茹老师,小楷抢我的凳子。”
      预备铃响了,我一进教室,小进就委屈且气愤地向我告状,后面跟着同样气呼呼的小楷:“本来就是我的凳子。”
      “是我的!本来摆在我的位置上的!”
      “是我的!我没抢!”
      ……
      我先示意他们不要吵,然后走到他俩的位置上。只见小楷的桌子下已摆好一条凳子,而小进的位置空着,有一条凳子倒在过道上。我检查了,两条凳子并无区别,更无破损。也许,学生们有自己特别的方式能辨认。就要上课了,如果这会儿我当起福尔摩斯,“破案”就会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如果不“破案”,强行分配凳子,不顾他俩的感受,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上课的情绪。如何快速而周全地解决呢?
      我说:“咱们先不说两条凳子到底是谁的,先请你俩说说自己的心情吧!”
      “我很生气。”小进先发言。
      “嗯,没有凳子坐了,肯定不高兴。”我认同了他的感受。
      “我也不高兴。”小楷耷拉着脑袋说。
      “嗯,你认为凳子本来就是你的,不高兴也是应该的。”我也认同了小楷的感受。
      “这两条凳子有破的地方吗?”
      “没有。”他俩异口同声地说。
      “都能坐吗?”
      “能坐。”
      “既然没什么差别,都能坐,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自己解决凳子的问题呢?”
      这时,已经有许多学生窃窃私语着,也有不少学生举起手来,想帮忙解决,但我请小楷和小进自己说。
      “算了,我坐那条好了。”小进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这条給你好了。”没想到小楷也非常懂事。
      看着他俩一起去捡凳子,安静地坐了下来,我笑着说:“为两条几乎一样的凳子争抢,多不值得啊!你看,同学会不高兴,自己也不开心。两个同桌握一下手,把刚才的不愉快都忘了,还做好朋友,好吗?”我看到不仅小楷和小进在握手,其他学生也相视而笑,跟着握起手来。在美好的氛围中,语文课开始了。
      一年级,每天都会上演五花八门的“纠纷案件”。有时教师、家长因过分追求公平、公正,反而会伤害学生之间的感情。其实,这样的小纠纷、小案件往往是引导他们“学会处理交际问题”的极好案例。美国作家舒尔、迪吉若尼莫撰写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在如何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方面就非常注意“感受”一词。书中指出,解决冲突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让孩子们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寻找多种解决方法”。而反过来讲,如果孩子们能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冲突问题,其实也会让自己的感受好过些,不至于扩大双方的愤怒、沮丧等不良感受。
      没有同理心是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所谓同理心,通俗地讲就是换位思考,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多只会考虑自己的心情、感受,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没有同伴交往的环境,万般宠爱集一身,利我主义是他们的共性。
      “小莫,这是第三次上来了,瞧,还是有个字没改过来。”
      “哈哈哈,太笨了!”紧接着迎来一阵笑声。
      “小龙,提醒你一次!”
      “说说小明读得怎么样?”
      “声音不够响!”
      “不够有感情!”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我们几乎听不到一个学生夸奖另一个学生的声音。
      看!不光是在有损自己利益时,哪怕没有损及自己,这些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出来的学生,也似乎总乐于观赏他人的不幸。相比这帮学生,我们这些姐妹成群的过来人就截然不同了。我童年里这样的场景犹在眼前:当我犯错被爸妈打骂时,特别柔弱的大姐总会哭得比我还厉害,吓得在一旁直喊:“别打了,别打了!”性子刚烈的二姐虽然平时没少欺负我,但也总会在此时显示她的“女英雄气概”,奋力抢夺爸妈手中的棍棒,甚至用她自己的身体来替我抵挡掩护。三姐妹中,无论哪一个被打、被罚,其余的哪怕刚刚闹过别扭,照样会感同身受地难过、着急、害怕。
      周国平先生曾在《善良 丰富 高贵》一文中这样写道:“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试想,不会“感同身受”是多么危险与可怕啊!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长大后在群体中生活、工作,使他们损失很多应有的乐趣、幸福感,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也是一种隐性的不安全因素。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教体局)

    相关热词搜索: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