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励志名言
  • 生活技巧
  • 腾讯技巧
  • 手游攻略
  • 医药培训
  • 软件教程
  • 文艺体育
  • 幼儿培训
  • 专业舞蹈
  • IT认证
  • 企业管理
  • 教育培训
  • 工作计划
  • 合同
  • 实习报告
  • 评语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请假条
  • 收据
  • 辞职信
  • 介绍信
  • 检讨书
  • 借条
  • 写作模板
  • 心得体会
  • 入党申请书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简历
  • 招聘范文
  • 祝福语
  • 策划书
  • 活动总结
  • 主持词
  • 文秘知识
  • 发言稿
  • 议论文
  • 作文题目
  • 应用文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写作手法
  • 中考作文
  • 高考作文
  • 作文体裁
  • 周记
  • 母婴知识
  • 腾讯QQ
  • 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 您当前的位置:呢子范文网 > 检讨书 >

    2021年司法局矫正工作常用范文系列之四,意见,感想,讲话

    2021-01-29 10:05:20  呢子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字号:T|T

    【编辑按】根据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州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要正式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由于近期会议很多,今天,我利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这个机会就社区矫正工作讲三点意见。…小编为您整理了《2021年司法局矫正工作常用优秀优秀范文系列之四 意见 感想 讲话》,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2021年镇社区矫正工作意见
     
    一、强化学习、提升素质,理清工作思路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社区矫正工作法律蓝本,其明确规定社区矫正是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是区别于监狱(看守所)的刑罚执行方式,体现了党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其性质就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四类罪犯(判处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部门在相关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其宗旨就是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降低刑罚执行成本,切实促使社区矫正人员早日或按期回归社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我镇社区矫正职能部门和执法工作人员务必进一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依照法定程序、严格执法,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
    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我镇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所牵头负责,派出所、法庭、工商、劳保、民政、妇联和各村(社区)等部门单位务必主动参与、各司其职。
    司法所作为全镇社区矫正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本职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全镇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衔接、立卷建档工作,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为开通司法E通、实施跟踪监督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二是应当针对矫正人员的犯罪类型、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矫正工作方案,做到个案矫正,切实可行。三是应当建立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教育、管理、帮扶责任制,组建“五人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以及各村(社区)的工作人员、任务,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四是积极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定期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其法律素质,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五是定期组织公益劳动,促进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六是依法及时做好社区矫正人员期满解除矫正和转入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确保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机对接。
    派出所应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一方面敦促社区矫正人员及时到司法所报到;
    另一方面及时查找没有报到社区矫正人员,尤其是不属于本县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或决定的人员,努力做到不脱管、不漏管。同时,全面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动态和现实表现,密切与司法所进行信息交流,积极协助司法所对矫正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对确有违法犯罪的矫正人员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让社区矫正工作具有法律保障。
    各村(社区)应加强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跟踪掌握矫正人员的行为动态,及时与司法所、派出所通报信息。同时,认真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帮扶教育责任制,促使矫正人员按期或早日解除社区矫正。
    法庭、工商、劳保、民政、妇联等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各职能优势,积极主动配合社区矫正工作,促进我镇社区工作正常运转。
    (一)全面排查、科学管理、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常态化
    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是一个动态化工程,务必时时刻刻全面掌握。司法所务必认真贯彻执行泸委办发(2021)9号文件精神,随时随地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每月定期联系,认真核查本辖区社区矫正人员,全面摸清、掌控每月接收人员与在册人员数,切实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坚决杜绝脱管、漏管行为发生。同时,司法所在建全社区矫正人员一人一档的基础上,应当及时为社区矫正人员办理司法E通相关手续,采取科学跟踪定位系统与走访村组干部、左右邻居相结合,加强监督管理,大力推行“三必知”、“五必访”工作法,从而及时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时常生活、生产动态,掌控思想和行为是否正常,预防和减少其重新犯罪。
    三、认真调研、锐意进取、开拓社区矫正工作新局面
    社会矫正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面临很多问题有待于探索。我们一定要以县“科学、务实、创新”的“63·65”社区矫正作课题为工作切入点,坚持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管理、帮扶和转化工作,在常规化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调研、积极开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管理目标体系,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同时,不断实践,及时总结,培育典型,树立榜样,以先进促后进,以创新推硕果,促进我镇社区矫正工作迈向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为《社区矫正法》的出台提供丰富的经典词句。

     
    办事处社区矫正工作意见
     
    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抓好2021年度办事处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要严格执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
    要全面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社区服刑人员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等的不同特点,针对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矫正措施,并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有关法律和有关文件规定,对社区矫正对象严格要求,使矫正对象认真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社区矫正有关制度,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定期上报思想汇报材料,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居住地,应当报告司法所,写出申请,并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批准等。
    坚持每月组织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活动一次,坚持周、月汇报制度,每月组织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不少于12小时。
    要进一步健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考评奖惩制度。坚持对社区矫正对象每月一考评,每季度一综评,半年和年终总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奖惩,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
    二、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工作,提高矫正效果
    要采取培训、学习教育、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对社会服刑人员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采取个别谈话、心理帮助、家访帮教等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个别教育和帮教。加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组织,建立对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遵纪守法、学习劳动等方面表现情况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帮教活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困难和问题办事处社区矫正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社区服刑人员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认真抓好矫正工作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要进一步提高司法所、各派出所社区矫正工作者以及各居委会社区矫正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加强人员培训,今年计划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两次培训,平时定期召开例会,汇报和交流工作情况,以促进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共同抓好社区矫正工作
    司法所、各派出所、各社区和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和各单位的职责,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监督、考核、奖惩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工作水平,为搞好矫正对象教育改造,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道德行为矫正感想
     
    1、家长放弃溺爱构建真爱
    严格掌握教育原则。允许孩子在正常界限范围内自由地、舒畅地活动、生长。充分发挥他潜在力量,锻炼能力。形成积极向上、性情开朗的良好性格,教育后果是卓有效果的这就是真爱。如果父母娇生惯养孩子,任凭他逾越正常的界限范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或者限制太严,这也不许,那也不行,抹掉了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以我为中心、自私、懦弱的消极情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就是溺爱。真爱和溺爱都会影响终生,这一点应该引起每一位家长的注意和重视。
    2、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要矫正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消除学生的疑惧和对立情绪。人本化教育家认为,教育者应首先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教育的作用就是发明最佳的条件,即一种自由的气氛,以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与学生交朋友,并善于发现他闪光点,解除他对教师和家长的戒心。然后,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他从实际中体验到教师的善意和苦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对周围人的信任感。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这些学生以矫正不良习惯足够的时间。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溺爱条件下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受不良习惯的支配。这些不良习惯的矫正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对那些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实际上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家长和教师无妨对其违纪行为进行梯度要求,要求其不良道德行为的次数和水平成递减趋势直至完全改正。
    3、加强引导,以身作则
    不只取决于引导者的方法和水平,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引导的效果。还与引导者自身的道德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是说,教师和家长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自己率先垂范。这样做不只能够提高引导者的引导效果,而且能为学生矫正不良道德行为发明良好的外部环境。
    4、道德教育注重树立榜样,情感体验
    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矫正要庄重树立典范。典范示范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典范人物的言行。其教育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如在班级中每月评选“道德之星”公开惩处,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给他家里寄喜报,能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此举还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种荣誉的价值,从而形成成果动机。
    此外。听取犯罪分子的现身说法。开展以良好道德行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道德教育还要注重情感体验。如带领学生观赏监狱。大家参与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只有从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动身,才干将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

     
    道德行为失范矫正感悟
     
    1、家长放弃溺爱构建真爱
    锻炼能力,严格掌握教育原则。允许孩子在正常界限范围内自由地、舒畅地活动、生长。充分发挥他潜在力量,形成积极向上、性情开朗的良好性格,教育后果是卓有效果的这就是真爱。如果父母娇生惯养孩子,任凭他逾越正常的界限范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或者限制太严,这也不许,那也不行,抹掉了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以我为中心、自私、懦弱的消极情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就是溺爱。真爱和溺爱都会影响终生,这一点应该引起每一位家长的注意和重视。
    2、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这些学生以矫正不良习惯足够的时间。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溺爱条件下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受不良习惯的支配。这些不良习惯的矫正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对那些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实际上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家长和教师无妨对其违纪行为进行梯度要求,要求其不良道德行为的次数和水平成递减趋势直至完全改正。
    教育者应首先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要矫正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消除学生的疑惧和对立情绪。人本化教育家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发明最佳的条件,即一种自由的气氛,以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与学生交朋友,并善于发现他闪光点,解除他对教师和家长的戒心。然后,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他从实际中体验到教师的善意和苦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对周围人的信任感。
    3、加强引导,以身作则
    不只取决于引导者的方法和水平,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引导的效果。还与引导者自身的道德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是说,教师和家长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自己率先垂范。这样做不只能够提高引导者的引导效果,而且能为学生矫正不良道德行为发明良好的外部环境。
    4、道德教育注重树立榜样,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还要注重情感体验。如带领学生观赏监狱,此外。听取犯罪分子的现身说法。开展以良好道德行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大家参与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只有从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动身,才干将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中。
    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矫正要庄重树立典范。典范示范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典范人物的言行。其教育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可行性”如在班级中每月评选“道德之星”公开惩处,给他家里寄喜报,能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此举还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种荣誉的价值,从而形成成果动机。

     
    副县长在社区矫正工作会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州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要正式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由于近期会议很多,今天,我利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这个机会就社区矫正工作讲三点意见。
    第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社区矫正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符合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维稳工作主线。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大家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符合“减少对抗、化解矛盾、以教育挽救失足者为本”的执法理念,有利于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减少罪犯关押数量,降低刑罚执行成本,符合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社区矫正就是把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的服刑人员放在社区实施社会化矫正,避免“交叉感染”,努力减少因关押而引发的家庭破裂、孩子失教、老人无人赡养等社会不和谐因素,缓解社会矛盾。同时,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特点,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其解决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服刑人员自觉改造的积极性。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严厉打击犯罪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而宽缓刑罚、争取人心,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长期战略。实践证明,推行社区矫正制度,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载体。没有社区矫正作为衔接和承载,宽严相济中宽的一面很容易失控,势必影响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实际效果。每一个罪犯身边都有亲属、邻里、朋友等一定数量的密切人群,刑罚的宽严不仅影响罪犯本人,而且对这些关系密切的人群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那些罪行轻微或者不适宜监禁的服刑人员实施社区矫正,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利于化解他们的对抗情绪,促使其更好地悔过自新,最大限度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立面,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刑罚执行制度的历史必然。目前,社区矫正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刑罚适用的主要导向,这是文明执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开展社区矫正可以加大教育改造力度,强化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后的自律能力,有利于构建家庭与社会和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既体现了我国罪犯改造工作基本原则和司法工作传统优势的法律化、制度化,又顺应了世界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强刑罚效能的同时,合理配置执行刑罚资源,降低执行刑罚成本,有利于服刑人员的改造与回归社会。
    第二是要坚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统领,深入扎实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发展
    深入学习和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推动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紧密结合深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牢牢把握政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及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政法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坚持执法为民,体现人民愿望、适应人民需要,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衔接配合机制。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法委、综治维稳委、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既需要每个环节独立承担工作职责,又要有各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紧密衔接,连贯管理。特别是法、检、公、司等政法机关,要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衔接、配合,做到工作流程规范统一,衔接配合准确到位,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矫正对象“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各乡镇政法委、综治维稳委要根据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及时研究制定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措施;
    要积极做好各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把社区矫正工作放在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职能部门积极参与;
    要把社区矫正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切实把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精神落到实处。
    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承担起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正确行使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权、考核奖惩权和社区矫正宣告权,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和帮助。审判机关要严格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依法充分使用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减刑、假释等鼓励罪犯改过自新的刑罚执行措施。对那些具备法定条件,人身危险性较低、适用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特别是对我州监管场所内比较突出的老病残犯、未成年犯、部分女犯、过失犯、偶犯,尽可能地适用缓刑、假释,让他们在社区服刑,以体现国家刑罚的宽缓和人道,更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可以适用社区矫正措施的案件,要在判决前加强与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沟通联系,尝试将审前评估调查和社区矫正庭审教育纳入审判程序中,并在宣判、宣告后,将判决书、裁定书及时抄送有关社区矫正机构。
    检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法顺利推进。我县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社区服刑人员数量较多,矫正机构压力较大。为防止社区矫正工作出现疏漏,检察机关要积极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涉及社区矫正的案件,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检察建议。要严格把好法律文书关、执行监督关、跟踪检察关、释放解除关,及时查处社区矫正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案件,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进行。公安机关要积极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打击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依法采取必要的治安处罚措施;
    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要及时依法处理。社区矫正工作启动后,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按照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工作职责,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矫正对象,根据司法行政部门的建议及时依法处理。财政、编制、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直接保障服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力协作,加强配合,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社区矫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要重点做好财力保障,切实解决好社区矫正经费问题。编制人事部门要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机构、编制纳入工作范围,积极支持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建设。民政部门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助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依托职业培训中心,面向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
    另外,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实施,只有广泛运用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社会化程度,才能真正发挥社区矫正的特有作用。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志愿者为依托,鼓励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社区矫正监督、教育工作网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矫正理念,大力提高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的参与度,使矫正对象的管理、教育、帮困、就业安置等工作逐步走上社会化之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矫正对象实施帮教。特别是共青团,要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团员,组成志愿者队伍,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帮教工作。
    第三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政法部门,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建设平安广南、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这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取得实效。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党政统一领导,法、检、公、司各部门分工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格局。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尽快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结合本乡镇实际,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研究制定适合本乡镇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本乡镇的社区矫正工作。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和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和理解社区矫正工作,努力为社区矫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爱、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保障。要采取“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动作、社会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着力组建社区矫正工作执法队伍和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基层司法所要与公安派出所建立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共同做好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扎实推进司法所建设,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努力建立专业人员的引进和使用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吸收一些法律、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加入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的知识结构。要加快培育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广泛招募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政法机关离退休干警、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专家学者、矫正对象的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三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乡镇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请示汇报、主动协调,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各乡镇综治维稳委要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细化分解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督促各单位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本部门总体工作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明确任务要求,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落实,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不力,因矫正对象漏管脱管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同志们,社区矫正工作是新形势下预防和减少犯罪、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牵涉面广、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让我们在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扎实进取,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为建设和谐平安广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高校教育目的异化及矫正
     
    [摘要]高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其他能力,但现实却是将学生培养成了为获得分数而学的应试者。大学中为分数而学,其表现形式与中小学有差别,主要表现为看重60分和追求高分。高校教育目的的异化,其危害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抑制学生能力的提升、造成资源浪费和阻碍创新。要矫正异化的教育目的,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认识到实施应试教育的危害;
    教育管理部门要下放权限;
    高校自身则要改革管理体制;
    要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目的;
    高等院校;
    唯分数论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却脱离了这一目的,仅仅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应付考试、获得理想考试分数的应试者。高校(本文仅谈高校本科教育的情况,其他层次的高校学历教育不予涉及)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有其明确的教育目的,但这个目的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异化了,结果国家、社会和家庭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不明显。
    一高校教育目的存在异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年幼、年轻时期,主要是接受教育的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的阶段;
    第三阶段主要是退休休养阶段。人生的第一个阶段,除了在家接受家庭教育外,绝大部分人都要接受学校教育。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异化的现象———学生仅仅为了分数而学习,教师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个好的分数。在分数之外的要素,就很少或根本不考虑了。在中小学,由于存在升学的压力,高中、大学以及部分初中在录取新生时,往往也要以分数取人,学生以夺分能力的高低进行相互竞争,因而在中、小学校中较多地存在教育目的异化的现象,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小升初”“中考”“高考”时获得一个好的分数,以便上更好的中学、大学。为了进入理想的中学或大学就读,就要获得高分,学生只有掌握解题技能、熟悉教材内容,才有可能如愿以偿,因而中小学生会注重获得高分的技能和方法,而将教育的本来目的抛弃掉了,即形成了教育目的的异化,将受教育的目的仅仅看成是获得高分。高校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继续和发展,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部分。大学的教育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着意培养有能力、有文化、有思想、有体能的劳动者,使其更好、更顺利地在未来的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就业能力、竞争能力的培养,在不存在升学压力的前提下,不应该存在教育目的的异化现象,对于分数应该不会过于看重,不会仅仅为了分数而学习。但事实上,在高校也存在教育目的被异化的现象,非常注重学习分数的高低。具体体现在:一是看重60分。高校一般都有规定:在校期间,如果一个学生“挂科”(即考试成绩低于60分)超过一定科目数(如超过5门),就将会拿不到学士学位证。所以,所有的学生都会努力按照这一要求做,争取每门科目的成绩都能达到60分以上,做到不“挂科”。二是追求高分。这一点与中小学生相同,但追求高分的动机与中小学又有差别。部分大学生会追求各科目的高分,因为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及其等次高低。由于大学采用严进宽出的学习形式,一个学生只要花一定功夫,获得60分甚至较高分数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问题是:学生希望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60分或尽可能高的分数,不用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某门课程要花较大代价(即要求学生认真、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则会抱怨这个任课教师,认为这个教师不好,至少不是“好教师”,在期末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时会给出低分,显示出学生对教师的一种“霸气”。在大学的每个期末考试前,学生要求教师告知考试范围、判分时手下留情的现象绝非个例。中小学强调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通过努力获得理想的分数,但大学里却强调一份运气、一份关系甚至一份“霸气”一分收获,通过运气、关系甚至“霸气”获得想要的分数,这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差别。
    二教育目的异化带来的危害
    由于教育目的的异化,学生只为了考个好的分数而学,教师为了好的分数而教,结果导致高分低能(学习分数高,人的能力低下)、高分虚质(学习成绩上去了,人的身体素质下降了)、高分缺德(只重文化成绩,不重人的思想品德的修养)等不良现象。具体体现在:一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了大学的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似乎就已进入到人生学习的终点站了,对学习再也提不起兴趣,从而出现厌学现象,缺乏求知、提升自身能力的欲望和动力,与考试分数无直接关联的事物,如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对自身能力的提升、知识的丰富等方面,再也没有欲求。由于课堂旷课会被扣分,因而学生的课堂到课率会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是否听了课,没办法计分,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可能不断地强调纪律,因而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就经常发生了,在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看视频等现象也有。这种到课率高、听课率低的怪现象,在中国的大学里并不少见。既然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那么,离开课堂后,应该参与自学吧?但事实是:离开课堂到了宿舍,看视频、用手机刷屏、玩游戏等现象又是常态。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学习规划、没有对于未来工作的展望,该有的阅读课外书、根据自身兴趣锤炼自己的现象则很少见到。根据笔者在一个“二本”高校、一个民办独立学院的调查了解,在业余时间除了完成作业、考前复习外,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进行过任何课外阅读的行为,即除教材外,其他书籍的阅读量为零,而课外阅读是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二是抑制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场景下,为了拉高分数而专门学习和掌握考试技巧,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分数的获得上,而对于分数以外的东西,如能力、素质、身体等内容,则可以舍弃。由于与中小学一样,在大学里也强调分数,分数以外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如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学习和训练,由于会影响到自己拿分,学生对这些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不太重视甚至非常反感。其中一个典型现象就是要求学生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学生最感为难,因为这个科目需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写作。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和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等,这需要学生动脑、动手、花时间和精力。学生不愿动手、动脑、花时间和精力,为了过关,就会发生偷工减料甚至抄袭的现象。学校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想了许多办法,但终究效果不佳。在高校内,对学生的部分管理工作也是以考试分数作为依据。有些能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如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创作设计等活动,因不能直接给学生加分,如果学校没有专门组织,学生则不会自愿参与。这些都会抑制学生能力的提升。三是造成资源浪费。在中小学,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习获得高分,会送孩子进各种补习班,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考试能力,这样加大了家长的教育成本。家长不仅要负担现金支出,还要陪护孩子上补习班,这其中有交通费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等。在大学里面,虽然再没有人会为了成绩而进补习班,但另类成本仍然存在,如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纪律方面的培训和要求、学校要投入人力和设施(如摄像头)进行监控,以免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在考场上舞弊,这无疑增加了经济、管理成本。部分学生为了获得高分不惜哀求教师,这会扭曲人性观念;
    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也会发生有意放低要求的“放水”现象,造成学生成绩高、学习好的假象,这些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另一种存在的浪费是所学非所用、所学不能用,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对大学的知识不会用、用不了。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要将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翻译成英文,结果是:在一个笔者调查的“二本”高校内,80%以上的学生不知在何种状态下使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
    80%以上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将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
    70%以上的学生不知怎样在英文语句中如何使用谓语和动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经历了多少考试,结果却是这样,这些学生走入社会后,当有电商业务要将商品介绍翻译成英文向外国推介时,由于翻译不当,使外国人看不懂或产生歧义。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缺乏理想的学习效果,其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四是阻碍创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侧重于知识点的教育,其学习主要是解决学生知道“是什么”的问题,即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大学教育阶段,侧重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强调的是传授认识世界的方法、看待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重于“为什么”的教育,不仅要知道更多的“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即知道这个事物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学会分析,掌握分析的方法和要领,即从总体上说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依然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看重于能获取“是什么”的知识,对于“为什么”的学习没有兴趣,因为学生弄懂“为什么”,既要花更多心思,又可能反而得低分。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目的异化的矫正对策
    教育目的的异化是一种在改革开放后人才青黄不接,要求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主观行为,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催生出的一种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矫正工作还得靠我们自己。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认识到教育目的异化、实施应试教育的危害。要对社会进行宣传,在大学接受教育,真正目的是要塑造人、培养人,提高人的能力,而非挣到高分以获得奖学金、助学金或拿到作为就业证明的文凭。在多元化的社会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条件下,学历本身的含金量已下降,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特长,要有能力。在未来社会多数人都是本科生或本科以上学历的环境下,竞争更多靠的是能力、知识,而非风马牛不相及的高校考试分数。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能力进行创造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能力强的人才,而非缺乏思想、缺乏能力的人。在任何高校就读,都需要培养有能力、有知识的人,而非仅仅考试优秀的学生。二是教育管理部门下放权限。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在高校的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师生比、职称评聘等方面,都会施以一定的管理,下达有一些指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高校的手脚,限制了高校的良性发展。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下放管理权限,加大高校招生和管理的自主权,允许高校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和特定要求,自主决定招生规模、自主决定课程设置、自主决定学科发展方向,突出高校的自身特色。高校在招生时,除可以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来录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录取。允许和鼓励高校进行特长式教育和管理,根据高校的特定要求进行学生管理,允许高校设立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允许高校根据自身教学和科研要求决定教师数量、决定谁能当高校教师,让高校教师能进能出。在现行高校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能进不能出、需要的教师进不来,结果是冗员多、效率低,高校的管理成本和人员供养成本高。三是高校自身改革管理体制。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应允许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将数年内在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表现一直较差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并给以出路。如果没有末位淘汰制,高校不能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那么,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徒劳,因为不能末位淘汰,打消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不利于高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创新、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高校的发展。现在的高校是一个养懒汉的地方,部分教师多年内讲授同一门课,用同一个课件,在课堂上表达同一个说法,课堂上的独角戏从头演到尾,等等,都是这种懒汉的具体表现。应允许教师自编教材、自设课程进行教学,以真正体现教师的研究特长,将理论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应改革学制,允许学生实行弹性学制,让学生半工半读、在一定年限内达到要求即可毕业。允许高校设置一定比例的自学课程,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后,即可获得学分,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觉中提高阅读能力,掌握思维和写作技巧。四是进一步改革高校教学模式。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学生听不进、弄不懂,无法理解,没有理解,也不会去理解。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重于分析,分析某种社会经济现象、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如此等。现在部分高校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将教材上的内容在课堂上重复一遍,同时辅之以(网络上看到的)小故事、小笑话,引逗学生在课堂大笑一场,课堂效果和“笑果”是有了,但给了学生什么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思维上的懒汉,严重缺乏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秋芳.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目的之人的全面发展及举措[J].教育观察,2021(03).
    [2]陈仁保.当代高校教育目的与价值的探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21(11).
    [3]罗华陶.对基于质量的高等教育“教育目的的实现度”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06).
    [4]夏小书.教师的教育目的观之迷失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21(09).
    [5]周光礼.培养理性的行动者———高等教育目的的再思考[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21(03).
    [6]黄华,胡仁东.试论高考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基于三维视角的考察[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21(11).
    [7]李峰,杜春兰.浅析高等教育目的[J].教育导刊,2021(10).
    [8]焦瑞.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哲学思考[J].亚太教育,2021(10).
    [9]张晓华,刘旭东.教育价值的追寻与守望———杜威教育目的观的再认识[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2021(02).
    [10]周常稳,周霖.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观的局限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0).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09
    作者:樊哲银 林 艳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