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励志名言
  • 生活技巧
  • 腾讯技巧
  • 手游攻略
  • 医药培训
  • 软件教程
  • 文艺体育
  • 幼儿培训
  • 专业舞蹈
  • IT认证
  • 企业管理
  • 教育培训
  • 工作计划
  • 合同
  • 实习报告
  • 评语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请假条
  • 收据
  • 辞职信
  • 介绍信
  • 检讨书
  • 借条
  • 写作模板
  • 心得体会
  • 入党申请书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简历
  • 招聘范文
  • 祝福语
  • 策划书
  • 活动总结
  • 主持词
  • 文秘知识
  • 发言稿
  • 议论文
  • 作文题目
  • 应用文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写作手法
  • 中考作文
  • 高考作文
  • 作文体裁
  • 周记
  • 母婴知识
  • 腾讯QQ
  • 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 您当前的位置:呢子范文网 > 主持词 >

    2020年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5篇

    2020-06-26 10:01:21  呢子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字号:T|T

    【编辑按】 特色产业基地蓬勃发展 就业扶贫车间从无到有 贫困户产业发展实现全覆盖……这是xx市…初心优秀优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20年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铁娘子”书记的爱民情怀——记港北区根竹镇三民村驻村第一书记岑星顺

      特色产业基地蓬勃发展 就业扶贫车间从无到有 贫困户产业发展实现全覆盖……这是xx市港北区根竹镇三民村驻村第一书记岑星顺以爱民情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驻村以来,岑星顺把艰难群众当成亲人,专心用情帮扶,事事放在心尖上,赢得百姓的爱戴,大家都称她为“铁娘子”书记。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三民村产业发展薄弱,为此,岑星顺因地制宜引导经济能人发展产业。目前已有富硒苦瓜种植基地 肉鸭养殖基地 家畜养殖基地等产业基地,带动20多户贫困户就近就业,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

      要想村美民富,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要害。岑星顺召集村两委会议 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通过流转土地 组建村级劳务服务队 旧学校场地出租 发展电商 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民村集体经济由每年2万元发展到8万多元,今年有望达到15万元。

      村里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人员,为方便入户帮贫困户解难题,岑星顺买了一辆电动车。一辆电动车 一顶草帽 一个笔记本 一个八宝袋,就是岑星顺入户的标配。她给自己立下任务:天天走访5户艰难群众,天天解决1个小问题,每周解决5个小问题,每周带着问题到镇里 区里各个部门跑一跑。

      在三民村,天天都是她骑着电动车来来往往忙碌的身影,贫困户家里生孩子有她的身影 贫困户蔬菜粮食卖不出去有她的身影 贫困户生病住院也有她的身影。她的八宝袋里有时装一小袋糖果分给村里的贫困家庭儿童,有时装一把面条送给村里老人,装一袋腐竹拿去和艰难群众一起分享。村民不好意思收,她总是笑说:“大家一起吃,我才觉得好吃”。

      在岑星顺的帮扶下,孤儿李棐江兄妹分别找到了工作 圆了上学梦;老人宋荣强白内障的眼睛得到了治疗,贫困户的百香果基地硕果累累,无房户蒙福芬通过危房改造住进新房等。

      为方便群众出行,岑星顺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和扶贫项目资金130多万元,建设3条屯级路 三面光水渠,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村支书宋云仕如是说,没想到这女书记这么有办法,解决群众纠纷有妙计,群众都为她竖起大拇指,村干部也喜爱和她搭档干活。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做贫困户的贴心人——记港北区大圩镇永福村驻村第一书记蒙胜南

      “新年在家过得挺好吧,过几天开学了,要记得按时回校上课哦,有什么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2月11日晚,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xx市港北区大圩镇永福村驻村第一书记蒙胜南到贫困户杨文珍家中了解劝返学生近况。

      “蒙书记经常来我家了解情况,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我们,很贴心。”永福村贫困户温立胜说,他女儿在蒙胜南悉心帮助下,如今很乐意去学校继续读书。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户户通了自来水,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腰包也鼓起来了。自家新房子也建好了,日子过得不错。

      永福村是港北区“十三五”时期贫困村,共有贫困户88户381人。2018年3月,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教导员蒙胜南到永福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他带领下,永福村有了新变化。

      蒙胜南刚到永福村时,为尽快熟悉情况,他针对每个贫困户家庭位置绘画了一张手工地图,在地图的导航下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他了解到,基础设施建设是该村老百姓最关怀的问题。为此,蒙胜南跑部门争取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永福村共修建了5条水泥路1.3公里 1项排污工程 1个灯光球场,加固了林屋屯 赖屋屯2项人饮工程。目前全村水泥硬化道路总里程达16.07公里,有文体服务中心 戏台 农家书院以及8个篮球场。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了,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蒙胜南积极培育扶贫产业。经认真调研,他利用第一书记帮扶经费5万元建立绿色有机茶树菇种植示范点。目前,茶树菇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多元,使永福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9.4万多元。“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以点带面带动贫困户发展茶树菇种植。”他说。

      蒙胜南还充分利用该村自然条件,通过“村民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模式发展光伏产业,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目前已有45户贫困户参与该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增收2800多元,为村集体增收14万多元。目前该项目施工已收尾,已有30多户并网发电。

      针对大多数贫困户缺乏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情况,蒙胜南积极联系学校 饭店 单位 企业,并通过朋友圈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个多月便将覃玉琼 温有健等25户贫困户滞销的农产品销售一空,还激发了他们发展生产的热情。他还通过“个人捐助+企业资助+政府补助”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建新房。2018年,危房改造户温立胜 黄立忠 赖富兴 陈福添等贫困户喜迁新居。

      在控辍保学方面,蒙胜南暗下决心“一个都不能少”。为此,他走村串巷,深入细致地入户做思想工作,2018年成功劝返了7名辍学儿童。

      目前永福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2%,2019年计划脱贫12户50人。“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蒙胜南以此为信念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努力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脱贫路上的有心人——记大垌村第一书记邓雪强

      一年多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年轻的身影行走在浦北县福旺镇大垌村的田间地头 村头巷尾,乡亲们见了他都会热情地上前打声招呼 唠上几句家常,这成为了村里大家最常见 最熟悉的场景。他就是去年3月份xx市浦北县金浦中学选派到福旺镇大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邓雪强。

      浦北县福旺镇大垌村委位于福旺镇的西南面,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社会经济发展一度缓慢,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 养殖业为主,劳务输出收入为辅。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后,邓雪强带着村委会 工作队深入农户调查摸底,摸清贫困原因,通过精准识别,建立了“贫困档案”,一个多月的时间备足了脱贫攻坚的“教学方案”。

      “何哥啊,你家的100多只鸡可以卖了吧?此刻小孩读书怎样啊?”“张婶啊,你家的蔬菜基地都种了些什么菜?可要注重防虫防害,增加收成喔。”

      邓雪强书记走到哪里,温暖贴心的话语就在哪里。一说起投入60多万元建设的400多米的两个自然村屯硬化水泥道路 45杆路灯 1000多人饮用水工程 村委篮球场建设以及留守儿童家园的建设,大垌村村民就乐得合不拢嘴。道路修起来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人饮用水工程接通了,群众饮水安全了;村委篮球场建设以及留守儿童家园建设了,村民 儿童课余饭后有了好去处。村支书何胜说:“自从来了邓书记,村里干群关系变得和谐了,帮我们村里争取到很多的项目和资金,理清了发展思路,此刻我们村里一天一个样!”

      “住进了大垌村,我就是大垌村人,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邓雪强说。2018年初,浦北县委 县政府大力推广特色种养及农业产业化项目。邓雪强认为,百香果 黑猪 无公害优质水稻等项目很适合在大垌村发展,村两委干部也支持他的想法,但村民却心中怀疑,都不愿报名参与。邓雪强组织村两委干部划片区走村入户,为村民讲解补贴政策,耐心宣传动员。在邓雪强积极引导 热心帮扶下,30多户贫困户加入了产业扶贫项目,共种植蔬菜100多亩 养牛300多头 养鸡3000多羽。

      为使产业扶贫项目出效果,邓雪强认真研读有关扶贫政策,找来种植和养殖专业书籍认真 学习,为产业扶贫项目户进行跟踪服务。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邓雪强多次前往县 镇农业部门 学习请教种植栽培技术,并组织召开了种养专题座谈会,为贫困户分析市场前景,传授种植栽培和养殖知识,真正做到了想在前面 记在心里 帮在点上。“邓书记不仅给我们带来扶贫基金项目,还经常到田间地头来指导我们,带领我们全村人脱贫致富。”福旺镇立权蔬菜基地负责人何立权说道。

      据统计,驻村的一年里,邓雪强共为14户贫困户申报“量化到户·带资入股”项目,实现了创增收 有就业 有产业;协助20名贫困学子申报雨露计划补助;完成了5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全村9户51人达到脱贫标准,2018年底顺利通过脱贫“双认定”,实现了稳定脱贫。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书记”很忙!从行程表感受一位“第一书记”真实而一般的一天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019新年伊始,xx新闻网精心策划推出独家原创栏目——[12小时],用影像真实记录各行各业一般人最寻常的一天,聚焦这些鲜活个体12小时的工作与生活,用一张张在“他”看来司空见惯,而“你我”看来或感动或共鸣或惊叹的“行程表”,感受彼此的艰辛与快乐,记录你我的梦想与光荣,折射这个伟大新时代的伟大光芒。

    “这一年,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 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 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总书记给包括第一书记在内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点赞,嘱咐大家保重身体。这让xx的“第一书记”们非常感动,倍感振奋。

    自2012年以来,自治区先后选派4个批次近2000名优秀干部深入到基层单位任“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第一书记”活动在全区从此轰轰烈烈地展开,活动像一缕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八桂大地,似一场春雨滋润着贫瘠的土地。

    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xx市扶贫队伍里涌现出了许多勇于奉献 肩挑担当的好干部,他们一路付出心血和汗水,收获快乐和真情。

    80后田轶是xx市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的“第一书记”,也是xx市扶贫队伍中的一个缩影。

    “不除穷根,誓不离任!銮正村的扶贫产业刚‘开花结果’,我怎么舍得离开?”……2017年2月,xx市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第一书记田轶的任期到了,但他主动请缨继续留任。2017年11月,田轶被组织留任隆安县銮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请尾随记者的镜头看“第一书记”如何度过平庸的一天。

    山路弯弯,延伸着期望,青山绿水,孕育着梦想。小小的村庄,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驻村“第一书记”们与村民携手奋战,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在前方。

    2018年12月27日晚,xx新闻网采访小组一行人从市区驱车2个多小时的路程,于当晚十一点钟到达xx市隆安县,在县城住了一晚后,12月28日清晨天没亮一行人又辗转踏上了去南圩镇銮正村的征程。

    从隆安县县城开了将近20分钟的陡峭山路,记者一行人最终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南圩镇銮正村村委驻地。早上七点整,天刚蒙蒙亮,悦耳的蟋蟀声余音缭绕,銮正村第一书记田轶的房间亮

    到达隆安县城的当晚,记者与田轶通过一次电话,得知他当晚十一点钟才从县里开完会回到村委住处,第二天却早早起床。“山里没有朝九晚五,也没有双休的概念。乡亲们来办事,我们得在。”田轶刷着牙对记者说道。

    七点十五分,穿好衣服,仔细佩戴好党徽之后,田轶来到村委的食堂吃起了早餐。一碗面条“唰唰唰”不到2分钟吃完。

    七点三十五分,銮正村党支部副书记 村委主任覃小松也来到了村委办公室,田轶与她商讨村集体经济收入等问题 讨论早上召开的村干部集体会议事宜等。

    “田书记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他来了,路通了,戏台建成了,屯里都有篮球场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变化可大了。”覃小松告诉记者,2年来,村里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场所 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修建了11条道路,其中5条巷道,6条生产路,每个屯都修建了篮球场,危房改造26户,移民搬迁80户。村里还修建饮水设施,缓解全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并引进企业成立10万元銮正村助学基金,到目前为止共资助了3名儿童 1名高中生 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上午八点三十分,在等待村干部来到村委开会的空暇时间里,田轶和记者聊起了他与这辆破旧摩托车的故事。田轶告诉记者,由于銮正村地处山区,修建的山路都比较窄,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田轶花在网上淘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这辆摩托车是我花了400块钱在网上淘的,买回来没开几次就坏了,又花了我230元的维修费,所以我对人说这辆车是我花了630元买的。”田轶打趣地说道。

    上午九点整,田轶召集村干部在村委召开会议。传达前一晚在县城里开会的内容以及布置当天的工作安排等。

    隆安县南圩镇的銮正村,四面环山,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常年干旱缺水。在开展精准脱贫前,銮正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看天吃饭”的深度贫困村。村民用石头把泥土围起来,在这个巴掌大的地里仅能种玉米 木薯 红薯之类等抗旱植物,怎么算一亩地一年都惟独不到1000元的收入。这样的村情该如何发展,当初没少让田轶心里犯难。

    要精准拔出“穷根”,田轶认为,还得在“输血”过程中学会“造血”。在走访调研了解村里经济情况后,田轶发明村民们喜爱养马,善于养牛。村里人畜混居,农户家里两层的房屋,下面一层搞养殖,上面一层住人,既不卫生也不能规模养殖。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轶没有让村民失望!在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的同时,他和后盾单位联系爱心企业捐助,最终在2016年10月,投资61.5万元,占地2500平方米,一共70间可养育肥牛300头的集中式牛舍建成使用。既解决“人畜分离”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全村育肥牛产业的发展。

    “去年我家靠养牛纯收入就有2万多,这个收入和在外打工差不多,而且在家门口干活开支小又能照顾家里,年底时候还能存住钱。”去年实现脱贫摘帽的村民赵世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家养了30头牛,预计春节前能卖一批15头,收入也得有近4万。”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村民们纷纷脱贫摘帽,日子过得有盼头。

    事实上,养牛产业只是田轶为銮正村办的诸多实事之一。在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此刻銮正村已经形成了以育肥牛 养猪 养鸡为主,和种植中药材 大豆等为辅的特色扶贫产业。两年多的时间里,銮正村变化显著。2016年初銮正村建档贫困人口341户1277人,截至2018年底全村贫困人口降低到13户35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64%,成为xx市56个深度贫困村里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的几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上午九点四十五分,开完村干部集体会议后的田轶马不停蹄的领着2位驻村工作队员,前往离村委5公里远的都正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视察中草药的种植情况。途中田轶招呼司机停下了车,顺路考察村里路面硬化的情况。“致富路”修通了这让田轶很是欣慰。

    记者尾随田轶走在銮正村里,路过的每一位村民都会热情地向他打招,叫他去自己家中做客,而田轶总会迎上前去把他的那句口头禅挂嘴边:“有艰难,找书记!”

    上午十点五十七分,田轶来到都正屯中草药种植基地,跟村民了解种植情况,并与群众种植中草药“扶芳藤”。

    “每个月的28日,是我们銮正村的党员活动日。”上午,十一点五十分,田轶召集村里的党员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

    之后,田轶一行人又于中午十二点十四分来到上礼屯脱贫户农保耀家收生猪。田轶介绍,今年34岁的农保耀至今未娶妻,在去年脱了贫,家中有一位70岁的老母亲,俩人相依为命。为了增加农保耀一家的收入,村里免费发放2条小猪养,并联系爱心收购公司以一斤15元的价格收购。当天,2头生猪就给农保耀一家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

    耀一家的生猪回到村委已经是中午一点十五分。田轶饿着肚子在他的宿舍里淘米煮起了午饭

    吃午饭后,田轶在村委的宿舍里歇息了半个小时后。田轶于下午两点二十分来到了銮正村都正屯肉猪养殖基地考察猪场的建设情况。

    銮正村上礼屯育肥牛养殖基地于今年的8月份刚建成投入使用,但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这让田轶一直“牵肠挂肚”。下午三点十五分,田轶来到了銮正村上礼屯育肥牛养殖基地了解村民们的养殖情况。

    下午四点十一分,田轶来到銮正村隆安县銮正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了解农户的养牛情况。

    都正屯贫困户梁玲家,是全村没有脱贫的贫困户之一。五年前,梁玲丈夫由于与他人斗殴导致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梁玲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上学,家庭经济条件不堪重负。为了维持生计,梁玲八十多岁的婆婆到处打零工补贴家用。梁玲为了照顾家里的丈夫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在今年辞掉了远在广东的工作回到了村里,至今仍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对于梁玲一家的状况田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下午五点二十分,田轶和两位驻村工作队员来到了梁玲家了解她们家最近的情况,并给她带来一台崭新的电视机

    梁玲的两个小孩在隆安县城的小学读书,学校当天举行校园活动,孩子之前与母亲约好了当天要去学校里看他们。由于在村里交通不便利,傍晚六点十分田轶开车送贫困户梁玲到离村9公里外的隆安县小学看望小孩。

    田轶开车送贫困户梁玲去县城回到村委驻地在村委食堂吃了个晚饭后,此时已经是晚八点三十六分。忙碌了一天的田轶不知疲乏,回到宿舍后他立即动笔开始撰写当天工作日志和第二天工作计划。而贫困户梁玲去县里参加孩子学校组织的活动于晚上十点钟才结束,十点前田轶还得开车到县城把她接回村里……

    记者手记:

    行程爆表!“第一书记”很忙!一天到晚都在扶贫路上!当记者采访完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平平经常的一天后,突然感到汗颜。他一天的工作时间不是“8小时工作制”,而是超过了“12小时”,甚至更长。

    两年一任期的扶贫工作转瞬即逝,“第一书记”们在村里的日夜忙碌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不但走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更深深地走进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交上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足的成绩单。而对于选择留任的第一书记田轶来说,他还将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迈进。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基层扶贫“实干家”——记灵山县佛子镇元眼村原第一书记方宗福


    “戴着眼镜 瘦瘦弱弱,但干事风风火火 精明干练。”这就是方宗福给贫困村群众的印象。两年时间里,作为灵山县委组织部派驻佛子镇元眼村原第一书记,方宗福跑熟了全村6个自然村77户贫困户,与群众谈生产 谈发展,为村子找项目 拉赞助等,最终助推贫困村脱贫摘帽并进入富裕村行列。

    实干,是方宗福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假如不是方书记一心扑在村子里,我们村变化没这么快。”元眼村的群众纷纷说。

    为激励元眼村象田坝贫困户马仲英发展产业,方宗福为其量身定制“稻谷种植+禾花鱼养殖”项目,还请来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养殖技术指导。丰收后,马仲英快乐地说:“稻谷和禾花鱼都得钱,政府还给产业奖补,这下脱贫有期望了。”

    2016年前的元眼村,路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桥是濒临坍塌的危桥,沿江的土地均是一片荒芜。两年多来,在方宗福的协调努力下,元眼村先后落实项目33个 整合资金1330多万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自治区评为“美丽村屯”。

    完善基础设施,还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宗福带领元眼村走出一条以发展租赁 乡村旅游和光伏发电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全村争取扶贫资金40万元,建成xx市第一家村级集体经济光伏发电站;
    投入自治区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花海 烧烤场等旅游设施……元眼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前不足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3万元,2016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忠诚 干净 担当,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标尺。2016年5月,在筹备建设元眼村文体中心时,一名建筑老板找到方宗福,期望能承建这个中心,并表示可以先垫资,事成后有回扣。方宗福当场严词拒绝。

    从严律己的同时,方宗福还坚持把廉政建设摆在支部班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每季度为党员上一次廉政党课,增强支部班子防腐拒变的定力。在2016-2017年,元眼村持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称号。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记优秀驻村干部王鹰鹏

      王鹰鹏,先后担任xx市平桂区沙田镇金竹村 狮东村第一书记,骑着摩托车穿越乡村扶贫路超3万公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驻村三年来,他从建强基层组织 推进精准脱贫 发展产业入手,带领群众克难奋进,两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民生大为改善,逐步形成和谐稳定新局面。2018年,他被自治区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平桂区民宗局下派的第一书记,王鹰鹏于2016年3月进驻沙田镇金竹村。该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大桂山脉腹地,人均耕地不到0.07亩,285户村民中贫困户就有183户。

      王鹰鹏天天骑着摩托车奔忙在乡村道路上,村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艰难时常记挂在心。仅在金竹村,他就帮助28户贫困户办理好农村低保和12户危房改造,为群众办理惠民实事超60件。

      “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土瑶群众生活质量。”驻金竹村两年来,他带领村干部到上级单位争项目 争资金,硬化村道9公里,拓宽村道1.5公里;筹资290多万元对金竹片78户农户进行风貌改造,建设3座人饮工程 2间村民议事室 1个文化广场,以及2个道路大涵洞 200米防洪河堤等。

      创新开展“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在产业发展中做好前 中 后服务,帮助贫困户完成土地流转 产业投入 贴息贷款 技术培训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去年,成立金竹村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茶叶538亩,建成年出栏100头山羊养殖基地1个,超30户贫困户实现产业持续增收。邀请市 区种养专家到村举办茶叶种植等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期,受训群众320人次。

      今年3月27日,王鹰鹏骑着摩托车依依不舍地离开金竹村到狮东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半个月的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他认为精准落实基础设施扶贫 产业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扶贫 就业扶贫 教育医疗扶贫,是狮东村决胜脱贫攻坚的利剑。

      驻狮东村5个月来,他引进xx市天洲茶业有限公司在该村大冲屯建设“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的扶贫车间。通过发展竹编织 收茶 加工包装,就使全村贫困户增收50万元以上,解决贫困户劳动力100多人就业,村集体增长收入8万元。此外,该村新种杉树1000亩 大肉姜500亩 茶叶和油茶2000亩。大冲片整屯搬迁在加快推进,小冷水片小学建成立即投入使用。乡村旅游项目在加快推进……

      如今,王鹰鹏仍天天骑着摩托车穿越在狮东村的村村寨寨。“只要贫困村 贫困户需要,我都会义无反顾地留下来,直到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那一天!”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践行诺言 收获成果

    ——小记资源县中峰镇中峰村第一书记唐成

     

    唐成是xx旅游学院的老师。如今,他还有一个新身份——资源县中峰镇中峰村第一书记。

    今年3月份上任的唐成,在第一书记岗前培训中,他代表新一轮选派第一书记作承诺发言:“第一书记一要转变态度 思想和角色,以党建为抓手促扶贫;
    二要熟悉村史 村情和村民,以精准为重点抓落实;
    三要掌握新的工作方式方法,用科学思维指导工作;
    四要发扬敢于担当的作风,用纪律意识守住底线。”这番发言,感染在座的每个人。

    唐成认真践行诺言。在了解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曾庆美家的轮椅损坏已久,唐成及时想办法为曾庆美购买新轮椅;
    贫困户黄裕良家养了蜜蜂,唐成多方联系,在xx旅游学院工会支持下,积极发动教师购买;
    唐成还利用该学院开发的[乐享田园]电商平台,为贫困群众打通销售渠道。

    唐成认真分析村里的集体经济情况后,因地制宜制定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其中,该村入股金紫山风电 猕猴桃项目,每年能实现持续 稳定收益。在“3+1”产业中,他邀请红提专家为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红提品质。

    唐成发挥后盾单位xx旅游学院的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的优势,成功组织中峰 官洞 大坨 胡家田 金江等村党员干部参加xx旅游学院结对帮扶村党员干部综合素养培训班。以xx旅游学院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契机,唐成帮争取“微商城助力中峰村特色农产品销售”“闲农业+红色旅游:资源县中峰村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英才益教,E人筑梦”“‘驿站一体化’平台式旅游休闲模式—以资源县中峰村为例”“知识扶贫平台”五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户中峰,为该村旅游休闲 产业发展 教育扶智起到推动作用。

    努力了,就有收获。唐成展现出一名优秀“第一书记”的风采,今年中峰村将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而中峰村127户贫困户 513名贫困群众,今年将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喜爱思量的第一书记

    “要是价格跌得厉害,这些红薯至少还可以卖给村里的养殖场……”

    横县峦城镇方村一片正在平坦的荒地上,驻村第一书记叶伟向记者介绍村里主导发展的几项扶贫产业。叶伟的表达有些“与众不同”:他不是一上来就畅谈某项产业会带来多大效益 能帮助多少贫困户脱贫致富,而是先考虑“假如失败了怎么办”。

    两年前,叶伟刚到方村摸底的时候,别说是贫困户,就连一些村干部都对发展扶贫产业有些疑问。“贫困村 贫困户底子薄 经不起折腾,一旦产业失败,经济损失当然心痛,打击贫困户的信心影响更大。”摸清情况后,叶伟很快与村“两委”干部定下选择产业的标准:投资不能太大 技术含量不能过高,最重要的是得有“兜底”。

    世上真有这样“光赚钱不赔本”的买卖?叶伟与大家思虑再三,决定在红薯上做文章——峦城红薯在当地小有名气,村民又熟悉种植技术;
    只要解决种苗,投入就不会太高;
    最重要的还能“兜底”:就近卖给养殖场,始终也能赚回本钱。

    有了“谋败”的底线,叶伟开始“谋胜”,“质量 加工 市场 品牌,一个都不能少”——农科院经济作物钻研所的专家到方村建立试验基地,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有了保障;
    合作社注册的“方村淳茹”商标走上电商平台,产品颇受市场欢迎;
    依托扶贫专项资金建设的红薯加工房,立即投入使用……

    在10月底举办的xx工业和信息产品展示会上,方村红薯一亮相就“走红”,40多箱产品被抢购一空。村民陈洁莲不禁感叹:“种了大半辈子的红薯,没想到还能卖到会展中心。”

    依托红薯 养猪 养鸭等多种产业,两年来,方村先后有34户 147人顺利脱贫,预计今年全村可如期脱贫。叶伟也因此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继续留任第一书记。

    近期,叶伟正在组织村民在荒地上种植香樟树,“合作企业保价收购,万一香樟油不好卖,木材也能值不少钱。”

    他又开始“谋败”了:“‘谋败’是为了防止失败,大家的信心足了,脱贫就更有期望了。”


      2020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爱心彼岸 盛开幸福之花——记xx市靖西市安宁乡果布村第一书记杨帆

      贫穷落后的帽子立即摘下,漫山遍野的庄稼和绿油油的桑叶 果树在广阔的土地上,孕育着生气和期望。“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是件幸福事。”杨帆谦虚地说。作为xx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派出的扶贫干部,两年来,他的脚步踏遍了穷山恶水的每一个角落,解决了乡亲们许多期盼,也迎得了乡亲们沉甸甸的尊敬。

      “心力一致使,再换新乾坤。”两年来,杨帆通过法律扶贫 励志扶贫 产业扶贫 就业扶贫 教育扶贫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精准扶贫,带领乡亲走向幸福彼岸

      杨帆帮扶的果布村位于安宁乡中部,距离市区48公里,属深度贫困村,被靖西市列入今年备选预脱贫村,全村下辖8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面积仅0.57亩。

      如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初到伊始,杨帆开始深思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果布村贫困问题,走好建成全面小康的“新长征路”,“精准扶贫”是必定之选。

      “让党旗插在最需要的地方。”杨帆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基层党组织必须建起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上肯定了他的想法。

      在杨帆的推动下,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三会一课”和 学习党的方针 政策和村组织建设,以“星级化”管理为抓手,强化村党总支部班子建设,以“脱贫攻坚先锋行”“农贫村解”为目的搭建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调查了解是要害。杨帆在村民中大走访,了解乡亲们真实的想法,寻求脱贫最佳方法。在果布村百布屯开展精准帮扶“三方”见面活动,20多名帮扶干部与60多户贫困户 脱贫户和党员群众聚集在一起,大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讲解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

      争取多种投资项目大力改善基础设施

      修篮球场 修戏台 修路 搞灌溉 弄太阳能照明 凑资助学,扬帆忙得不亦乐乎,在他的奔走帮扶上,果不村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

      “事情再小,也要办好!”近2年来,杨帆真心帮扶,为乡亲们解决了一桩又一桩好事。

      去年12月,杨帆在西见屯入户走访中有户贫困户家中男主人去年因病过世,母女俩为先天性白内障,生活艰辛困苦。

      看着孤儿寡妇无助的样子,杨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到村里,当晚杨帆就在单位党总支群里发了封求助信,把情况进行了说明,立即得到了来自本单位的积极响应,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已经筹款近6000元,由单位领导亲自入户进行慰问,近期正向有关部门呼吁反映此情,期望能早日解决母女的眼疾。

      大浓屯贫困户农梅安的爱人于2年前病逝,丢下一位79岁的老母亲和现正在xx农业学院就读的儿子。

      为了帮助她的家庭,解决些实际艰难,杨帆联系了一位爱心企业家赋予她儿子学业资助款5000元。

      农梅安开始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她想建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缺少资金。杨帆及时协调当地银行贷款5万元,并组织专家到现场指导建生态养猪厂。她天天起早贪黑的忙碌着,打猪草 种玉米 种桑 养母猪,今年以来,农梅安出售生猪收入4万多元,养蚕收入两千多元。

      如此能干也为她赢得了“女汉子”的称号。

      法律扶贫,“引进活水”大力发展经济

      杨帆走屯入户,用脚丈量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也力所能及普法。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 杨帆着力总结推广“法律扶贫”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以模范力量带动“法律扶贫”向纵深发展。

      农村留守妇女 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群体,是杨帆一直关注的焦点。如何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更有质量?杨帆经与村两委商议,上报乡政府,即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在果布村打造阳光服务,建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代理代办政府各部门延伸到村里的公共事务,为村民提供社保 就业 教育 卫生 文体和法律等便民 惠民服务。

      在走访中,杨帆发明有不少贫困户和农户家的孩子没有上户口,没有享受到0-3公里边境补助,问其原因,才知大部分孩子是超生的,需交大笔罚款到乡计生委,才可上户口。

      了解此情况后,杨帆经与乡府主要领导汇报 沟通,原则上同意先让农户上户口,享受有关惠民待遇,再按计生法有关规定执行。

      “凡需要化解纠纷的一律上门组织调解。”在杨帆的帮助下,村民们学法守法。

      驻守了近2年时间,杨帆和村两委通过挖掘当地资源,引进市场活水,让少数习惯了“等靠要”的贫困懒汉,也“跳起来摘桃子”,变成了勤快的经济作物和养殖承包户。

      ——发展烤烟产业,果布村今年已尝试种植烟草60亩,村集体经济可获得烟草专卖局奖励1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和xx烟草专卖局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力争再扩种200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万元。

      ——继续发展养蚕建设,为进一步做好做强做优桑蚕产业,提高桑农种植 养殖收入,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靖西市政府和鑫晟公司已在弄金屯共同投资265万元左右,建立种养分离示范基地,新建产房占非基本农田19亩。

      由鑫晟茧丝绸公司+村集体经济+养蚕能手+贫困户+非贫困户入股组建,实行种养分离,收购桑枝条叶,每亩桑收益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将推动建立配套种养分离的标准化高产优质桑园2500亩,带动全村农户参与种桑养蚕,去年卖鲜茧约4万斤,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卖鲜茧5.8万斤,村集体经济收入1.74万元,村民对未来产业发展之路充满美好憧憬。

      努力盛开幸福花。目前,全村已脱贫115户487人,未脱贫105户,431人,贫困发生率从29.34%降为13.77%。2018年,扶贫驻村工作队计划帮扶脱贫68户297人,贫困发生率降为4%。(完)


    相关热词搜索: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