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励志名言
  • 生活技巧
  • 腾讯技巧
  • 手游攻略
  • 医药培训
  • 软件教程
  • 文艺体育
  • 幼儿培训
  • 专业舞蹈
  • IT认证
  • 企业管理
  • 教育培训
  • 工作计划
  • 合同
  • 实习报告
  • 评语
  • 自我鉴定
  • 演讲稿
  • 请假条
  • 收据
  • 辞职信
  • 介绍信
  • 检讨书
  • 借条
  • 写作模板
  • 心得体会
  • 入党申请书
  • 工作总结
  • 工作报告
  • 简历
  • 招聘范文
  • 祝福语
  • 策划书
  • 活动总结
  • 主持词
  • 文秘知识
  • 发言稿
  • 议论文
  • 作文题目
  • 应用文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写作手法
  • 中考作文
  • 高考作文
  • 作文体裁
  • 周记
  • 母婴知识
  • 腾讯QQ
  • 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 您当前的位置:呢子范文网 > 专业舞蹈 >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授讲材料4篇

    2020-11-26 09:56:10  呢子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字号:T|T

    【编辑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十四五”时期“三新”发展逻辑。…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授讲材料4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十九届五中全会微党课讲稿

      以新的精神状态开启新征程

      樊秀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规划《建议》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规划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的征程需要我们以新的精神状态去奋斗、去拼搏。

      宏伟目标凝心聚力。五中全会公报一经发布,让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从1953年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提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建议,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40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创造的两大奇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是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的现实写照,是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特别是今年,在世界各国因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经济下滑时,我国一枝独秀,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在其他国家还在为疫情和重启经济而担忧、徘徊时,我国已经绘就今后5年乃至15年的发展蓝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将进一步汇聚14亿多人的磅礴力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最重要的保证。百年风雨历程,百年丰功伟业,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铮铮誓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庄严承诺。我们党坚持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把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轮就能稳健前行。即使在前进道路上遇到惊涛骇浪,我们也无所畏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定盘星,是我们战胜一切苦难和险阻的压舱石,是我们一往无前的指路明灯,是我们14亿多人凝心聚力的主心骨。

      实干苦干奋发有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更要有新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发愤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下功夫,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苦功夫,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工作本领,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微党课讲稿

      以高质量行政财务服务保障能力助推校(院)“四个建成”目标实现

      苏作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深刻分析、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时代新变化,符合时代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五中全会强调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对校(院)行政财务工作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时期,校(院)领导对行政财务工作高度重视,亲自部署,靠前指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经费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综合行政管理持续改进,民生建设成效明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新形势、新任务对校(院)行政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行政财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在校(院)委会的领导下,坚持党校姓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实现“四个建成”发展目标,以高质量服务推动行政财务保障能力跃上新台阶。

      一是着力提升基本建设服务能力。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顶层规划设计,着力解决教学设施功能老化、承载不足的问题,着力补齐功能设施分布不均、基础相对薄弱等短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重点突出的校(院)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着力提升财务管理服务能力。改进预算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以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为重点,突出依法理财,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的经费可持续保障,形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约束有力、符合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全流程标准化体系。

      三是着力提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服务能力。制定校(院)资产配置标准。规范重要国有资产和政府采购活动,厘清不同层级、不同单位职责和权限,实行采管分离,将管控要求和程序固化,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高效便捷的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制。

      四是着力提升行政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信息技术、智慧治理与综合行政服务深度融合。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提升行政效率、服务水平、破解矛盾等方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形成协同高效、保障充分、服务规范的综合行政服务体系。

      五是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在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让教职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九届五中全会微党课讲稿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郭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特别是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全会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但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将更多强调通过扩大内需来稳定增长。其中,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国民经济各个环节之间的畅通循环,是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重要选择。

      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消费潜力

      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优势。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内生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一方面,消费总规模持续扩张。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规模仅次于美国;另一方面,人均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结构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V字形结构,即高端消费与低端消费并存,消费市场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有巨大的结构化潜力有待被挖掘。

      进一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尤其是挖掘消费结构改善带来的巨大增长潜力,可以从改善收入分配、优化供给、加快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初次分配劳动者报酬比重,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矫正要素配置不合理对收入分配的消极影响,加快推动建立和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二是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优化消费供给机制,构建更为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培育壮大中高端消费市场以适应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提升消费信心。同时,在新型城镇化中加快推进消费转型升级、塑造新型消费体系。三是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常态化多层次社会保障应急体制,重点关注中低收入群体,适当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以缓解低收入人群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负担;依托大数据等手段,构建返贫监控预警机制及帮扶机制,确保高质量脱贫,通过完善住房保障、养老保障体系等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在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复杂深刻变化使得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有力应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导致的各种风险挑战、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在活力,有助于扩大有效消费和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为此,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各种制约和束缚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微观层面,重视引入外资企业,构建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放宽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限制,构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在宏观层面,进一步放宽基础产业和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垄断,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完善。第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一方面,强化政府有效保护产权的职能,在清晰界定产权边界的基础上,通过法律等制度进一步加快建立产权长效保护机制,尤其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同等保护各类产权,强化对农村土地产权保护,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与线上网络平台相结合,构建以解决民众需求为目标的集约化审批流程,建立健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诉求表达与反馈机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鼓励发扬企业家精神。第四,加快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度、针对性及有效性,综合多种政策工具为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广度,增强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针对性,解决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唯有坚持创新,特别是坚持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才能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创造真实有效的需求。为完善内需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第一动力作用,需要尽快补齐创新短板弱项。第一,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促进科技理论成果的转化,建立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推动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完整创新体系。第二,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鼓励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及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在充分总结、吸收和借鉴国际智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智库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智库体系建设。第三,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能力,大力推动新基建等新动能领域的发展,以数字经济赋能内循环,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推动我国产业向智能化、高级化转型升级,同时,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创新网络,推动使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循环,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在提升全社会投资以及优化进出口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十九届五中全会微党课讲稿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赖德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十四五”时期“三新”发展逻辑。这一逻辑既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着眼于“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其中,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一个重要变量,处于优先考量位置。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的战略抉择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我国是个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自然资源禀赋也比较高。但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快速融入到全球分工的产业链、价值链中,加入到国际大循环中去,对于短期内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是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我国分享全球化红利,发挥出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得到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持续改善,同时,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得到释放和转移,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两头在外”的工厂工作,造就了“中国制造”横扫全世界的奇迹。而且,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实现了经济增长、就业促进和收入增加比较协调的局面。

      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在新发展阶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依赖传统国际循环来发展的模式也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我们要主动调整,而不是被动调整。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我国的内部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如何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国内生产体系的重点方向。同时,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减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就业将处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门类相协调,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协同。这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就业将处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打造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的关键。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就意味着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一优势。国内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从长远来看,消费是重中之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7.8%。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决定消费的因素很多,比如边际消费倾向,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虽然人们的收入有多个来源,但通过就业而获得的劳动收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就业状况如何,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状况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消费潜力。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扩大及其转型升级,要以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基础。就业是社会的连接点,既连着百姓的饭碗,也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好,内需就足,就能够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源泉。“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科技实力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不断增大,但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还面临着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因此《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有研究表明,创新是人力资本的函数,人力资本越多越有可能推动创新。我国是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自上个世纪末期高等教育实施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19年毛入学率达到了51.6%,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劳动者队伍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以亿计,而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年走向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仍将高达800多万。这是我国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底气所在。但其前提是这些巨量的人力资本能得到有效配置和使用,要人尽其才。因此,要更加重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将人力资本的创新潜力转化为现实优势。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本目的是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十四五”期间要扎实推动,为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既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更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对于后者,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实践已经证明,就业状况好的国家,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也更高,而且更稳定。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的广泛运用,有可能发生“就业极化”现象,这会损毁中等收入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对此,要未雨绸缪。同时,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本身也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高品质生活的前提。

      将就业优先政策上升为宏观政策层面

      为更好地突出就业的优先地位,以及更好地应对就业的压力,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我国提出并实施了就业优先政策,并将其上升为宏观政策层面。在“六稳”“六保”中就业优先政策不断落地,力度空前,效果显著。因此,《建议》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意味着就业优先政策将更加定型,在稳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经济发展方式将会作出调整,将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内需驱动和创新驱动,强调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但不管采取何种发展方式,都要坚持就业导向,要有利于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要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出台的主要依据,将就业优先更好地体现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宏观政策之中。

      强化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升。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需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来缓解。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大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以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强化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都将是就业工作中数量最大的群体,是就业的“经线”和“纬线”,织牢这一就业的经纬线,就业大局就能稳定。要强化相关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同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比较困难,解决好他们的就业,能有效阻断他们陷入贫困。实际上,实现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比较充分就业,也是他们体面生活的前提。为此,要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协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通过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更好地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

      强化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和规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三新”经济发挥着独特作用,同时,“三新”经济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有关研究,2019年“三新”经济就业人数已达1.65亿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1.4%。其中,有不少人的就业属于新就业形态。但新就业形态面临着诸多短板,其法律地位、劳动关系、社会保障、职业提升等,还缺少明确规范。要加大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及时把法律短板补齐。

      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8篇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人民至上”擘画新蓝图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夺取新胜利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历史交汇点上的五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应对机遇与挑战的新变化

      相关热词搜索:

      图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