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你还不够努力|不负好时光,不枉少年时
生命不息,青春无悔!少年你还不够努力。
少年,你还不够努力【1】
这个冬天,在广东遇见了一个让我倍感惋惜的少年。
大专毕业,长得也很玉树临风,有着南方人所特有的清秀和俊雅。
有些艺术才华,父亲擅长书法和国画,大概是从小受父亲影响,他也能画得一手好画。
家里生意也做得不错,父亲是当地一个有名的药材商,又很开明。
不像很多父亲会希望甚至压迫儿子“子承父业”,反而鼓励儿子趁年轻在外面闯一闯。
怕儿子在家会被被人说闲话:“上大学怎么样呢,还是一样在家做事……”提到他的父亲,他是一脸的自豪和尊敬;
他爱吃鱼,只要他在家,家里几乎顿顿有鱼。
毫无疑问,这么一个在很幸福也很有艺术氛围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像很多大学生一样,他在学校玩游戏玩得很厉害,饭都懒得吃。
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的男生最瘦的时候竟然七八十斤。
大专肯定是懵懵懂懂、糊糊涂涂走过了。
毕业了,在学校又玩了半年,后来就进了电子厂工作。
做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一线员工,几经做了七个多月。
每月的工资都要拿出上千块钱来玩游戏,没日没夜地玩,导致每天睡眠也很少。
每月的工资几乎也被自己“挥霍一空”。
提到游戏,他似乎也有一些无耐。
像游戏这类的东西,对某些人说,似乎一旦沾染,便无法收手,甚至不惜拼身体、拿健康、拿命去玩。
听到这些,直替他可惜。
长相英俊,有文艺才华,受过高等教育;又有着很好的家世,有那么开明能干的父亲,却在一个毫无益处的电子厂做了七个多月的一线普通员工,挥霍自己的青春不说,还消耗着自己的身体。
一个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作践自己呢?为什么一点都不努力呢?
可能还是太年轻的缘故吧。
没有尝过人世的种种辛酸,没有经历重大的变故,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谈奋斗青春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儿。
他的人生其实可以是另一番风景的……
如果他把玩游戏的时间和金钱去旅行,去开阔眼界,去阅读世间万象,相信他会有一种别样的气质和胸怀,会有更接地气的一面,会有对生活和未来崭新的看法,不会像现在,整个人虚飘飘的,已经是成人的年纪,却还是少年的思想。
如果他选择把玩游戏的钱和时间用来学习和阅读,具体学习什么参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淀学识和涵养,相信假以时日,则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果他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去认真做人做事,哪怕起点低,坚持下去,总会有起色和出头的一天。
如果他选择和父亲一起经营家里的生意,把它做得更好,既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减轻了父亲的辛苦和劳累,又使自己尽了一份为人子的孝心,同时使自己得到成长和历练。
对于他来说,人生从来不缺乏出路。
对于很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可他却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环境来磨灭自己。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根自己的“软肋”,游戏,电视,贪睡……而对待自己软肋的态度也许正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分水岭和成败。
社会从来都是现实的,“二八定理”,能有所成就的人永远只占少数。
电子厂,机械般的劳动会磨灭人的激情和想法,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最危险的一件事;挣着一份不高也算太低的薪水,缺乏竞争,会使人逐渐习惯于安逸和懒惰,慢慢变回滋生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所处人群素质普遍低下,“近墨者黑”是不经意间的事情。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电子厂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暗藏漩涡。
这样的人,不会是少数。
可能是我过于急躁了,或许一个人非得经历过什么之后,才能真正成长和成熟;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他毕竟还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比起很多“啃老族”,岂不是强得多。
可我却还是想说:少年,你本可以做得很好的,你还不够努力!
后来又听到他说,要辞职,回家做事。
我满口赞同,同时不忘提醒他:“游戏也要少玩些,真得要少玩些。”他回答说:“已经很克制,不怎么玩了。”或许这七个多月几乎不见天日的生活让他终于下定决心有所改变和行动了吧!
但愿如他所说!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释放自己应有的能量,点亮自己的青春,装扮所走过的岁月,积淀人生的阅历和财富。
泛滥的简介【2】
业余弄文学多年,与民间文学报刊打交道也已长久,很为如许多的民间文学报刊的执着生存,为编者的苦心经营而感动。
老实说,民间文学报刊的办刊者大多是自筹资金艰难办刊,所花费的心血也没有多少回报,其原因就是在于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这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让我们为那些执着的办刊人致敬吧!
然而,常读民间刊物,不免生出些许感叹来,民间刊物生存之艰难,应该说刊物的版面就何其珍贵,可是我们就经常看到一些版面发表某人的作品,作品发得不多,可对于作者简介就占了很大的篇幅,有的还配发了照片。
简介大肆渲染某某作者笔名一长串,简历一长串,发表作品一长串,发表的刊物一长串,获得各种荣誉一长串,入选各种选集一长串,入编各种名人传略一长串,凡此种种,如此标榜作者的文学成就,大概有失偏颇吧!既然办刊,
为文学写作者创造版面发表作品,何必这样喧宾夺主呢?我想这就叫浪得虚名吧!所谓的名人传略,名不见经传的人只要交够足额的资金,都可占一席之位,哪有什么权威之重?弄了好几个一长串,又能说明什么呢?将来文学史上未必就会给他记上一笔,又何必这样煞费苦心这样宣传呢?多发点他的作品,其实就已经让人知道他是个什么人了,也知道这个人的写作水平写作成就了。
倘使作品写得经典,那势必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在文学界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曹雪芹写就的《红楼梦》,鲁迅写就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一样,流传得很远很远。
我们读很多名家作品,看名家的简介,就写得简单朴素。
当今中国文坛,几乎无人不知晓贾平凹的大名吧,贾平凹的头衔一大串,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出版著作一百多部,在众多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作品若干,数不胜数,倘使某间小报要发表贾平凹的作品,可能所有版面都用来简介贾平凹,大概都还不够吧。
贾平凹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对贾平凹的简介仅一百余字。
这才是大家风范。
还有好多名家著作,连作家简介都没有,很多报刊发表作品,就根本不发作者简介,即使发作者简介,诸如《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这些名刊,也是写得简单朴素,择其主要而写之,而不是大篇幅的,长篇大论般地写干写净。
试想,我们办文学刊物的初衷,就是为文学写作者提供发表作品的版面,推出新人,培养作家,而不是为了吹捧。
作家最终是要用作品说话的,光列出某某在哪些刊物发表了些什么,倘使没有一篇能登上大雅之堂,这样晒出作品目录来又有体用。
我们阅读作品,倘使是能让你怦然心动的精品,自然而然我们就要更多的关注作者,作者被关注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名气,作品的影响面大了,作品发得多了,作者自然而然就著名了,何须给以冠上冠冕堂皇的光环呢?我们说鲁迅,我们就知道鲁迅是个多么有重量级的人物,自然就要去了解鲁迅,读鲁迅,而无需让别人人为地大肆宣传鲁迅。
我们说李伯清,连巴蜀大地的小孩都能津津乐道一番,哪还用得着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吗?作品上得了大雅之堂,是要让别人去说,作品一旦上得了大雅之堂,自然就有人关注,评论了,各种“著名”的光环自然而然就来了。
阅历多了,我们自然就发现,越是大家,就越是谦虚,生怕在人前人后露露面了,而越是小人物,就越是把自己标榜得多有成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发表过什么。
这样的简介看得多,自然就倒胃口。
我们读文学报刊,并不是要去了解某某,欣赏某某,而是要品味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意境,作品值得品味,自然就会欣赏作者的文才,既而人才。
所以我以为,我们作人作文,还是低调的好!作为文学刊物,还是少发点简介,多发点作者的作品吧!
跟宝宝学幸福【3】
谈到幸福,形而下的解释便是吃得香,睡得甜,活得开心;健康快乐。
你能时刻处于幸福中吗?在我们身边的确有这样一群幸福天使,那就是——刚会走路的小婴儿——家家户户的小宝宝。
一睁眼,他便瞪着大眼睛四处张望;抱着妈妈的脸甜甜地呢喃;一骨碌翻身朝你爬来,像小狗狗一样撒欢。
一下床,他便吧嗒着小脚兴冲冲地转,见什么都稀罕。
拿到一截小木棍,也像得了金箍棒,敲板凳捣地板,欢喜得团团转;捡到一片树叶,眼里也射出欣喜的光。
电脑、手机、遥控器无不好奇,小手指头灵活得令人咂舌;闻乐起舞更是憨态可掬,小脸笑得跟花儿一样。
推板凳、爬沙发……你可见他有一刻闲着?其兴趣之广,精力之旺,实在令人叹羡;其成长之快,简直就像喷薄欲出的朝阳!
哲学大师罗素说:“幸福的秘诀在于,使你的兴趣尽可能地广泛”(见《俗物的道德与幸福》)。
看看快乐的宝宝,你能不由衷认同?便是圣人伟人也不例外。
比如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仍“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何以?难道就因坐而论道?夫子实乃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皆通,其爱乐之酷,以至“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真个一老顽童也。
又如二战元勋丘吉尔,英国人称他为“快乐的首相”,此君更是音乐、美术、文学、军事、政治等无所不通。
在《我与绘画的缘分》中,兴趣对身心健康之益更写得动人心弦:“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
它们必须都很实在,其中最好最简易的莫过于写生画画了。
这样的嗜好在一个最苦闷的时期搭救了我。
……”妙趣横生,妙语连珠,的确无愧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读伟人,看宝宝:幸福就闪射在小婴儿的眼睛里——广泛的兴趣实乃生命活力的彰显;好奇心与求知欲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跟宝宝学幸福,别让岁月的风尘遮住了快乐的视线:养花、书法、音乐、绘画……无不陶冶性情;便是买菜、洗衣、做饭,如若倾注了小宝宝般自然纯真的探索欲,不仅能破解一个个“是真的吗”,没准也会手舞足蹈起来呢。
民以食为天,刚断奶的小婴儿更是名副其实的乐天派。
宝宝不就吃点牛奶、菜粥、蛋黄、面条,而且甚至连油盐全无啊;可他却一口接一口地吃得手舞足蹈,还不时咿咿呀呀,如唱歌谣。
真个是“对食当歌,人生几何”啊!而宝宝,在这样的伙食下,长得是嫩艳水灵,像出水芙蓉一样;不仅小牙一颗接一颗冒出,小脚也嘚嘚哒哒会跑了。
健康美丽,谁不希求?如此简单的饮食便可获致,你我倒真该反思反思。
中医宝典《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见“上古天真论”)。
于此,小婴儿的确堪称楷模。
比如我家宝宝(一岁零四个月):
每天早上7点,便舞动小手欢迎“床上餐”——抱着奶瓶一气干完。
少年,你还不够努力【1】
这个冬天,在广东遇见了一个让我倍感惋惜的少年。
大专毕业,长得也很玉树临风,有着南方人所特有的清秀和俊雅。
有些艺术才华,父亲擅长书法和国画,大概是从小受父亲影响,他也能画得一手好画。
家里生意也做得不错,父亲是当地一个有名的药材商,又很开明。
不像很多父亲会希望甚至压迫儿子“子承父业”,反而鼓励儿子趁年轻在外面闯一闯。
怕儿子在家会被被人说闲话:“上大学怎么样呢,还是一样在家做事……”提到他的父亲,他是一脸的自豪和尊敬;
他爱吃鱼,只要他在家,家里几乎顿顿有鱼。
毫无疑问,这么一个在很幸福也很有艺术氛围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像很多大学生一样,他在学校玩游戏玩得很厉害,饭都懒得吃。
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的男生最瘦的时候竟然七八十斤。
大专肯定是懵懵懂懂、糊糊涂涂走过了。
毕业了,在学校又玩了半年,后来就进了电子厂工作。
做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一线员工,几经做了七个多月。
每月的工资都要拿出上千块钱来玩游戏,没日没夜地玩,导致每天睡眠也很少。
每月的工资几乎也被自己“挥霍一空”。
提到游戏,他似乎也有一些无耐。
像游戏这类的东西,对某些人说,似乎一旦沾染,便无法收手,甚至不惜拼身体、拿健康、拿命去玩。
听到这些,直替他可惜。
长相英俊,有文艺才华,受过高等教育;又有着很好的家世,有那么开明能干的父亲,却在一个毫无益处的电子厂做了七个多月的一线普通员工,挥霍自己的青春不说,还消耗着自己的身体。
一个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作践自己呢?为什么一点都不努力呢?
可能还是太年轻的缘故吧。
没有尝过人世的种种辛酸,没有经历重大的变故,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谈奋斗青春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儿。
他的人生其实可以是另一番风景的……
如果他把玩游戏的时间和金钱去旅行,去开阔眼界,去阅读世间万象,相信他会有一种别样的气质和胸怀,会有更接地气的一面,会有对生活和未来崭新的看法,不会像现在,整个人虚飘飘的,已经是成人的年纪,却还是少年的思想。
如果他选择把玩游戏的钱和时间用来学习和阅读,具体学习什么参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淀学识和涵养,相信假以时日,则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果他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去认真做人做事,哪怕起点低,坚持下去,总会有起色和出头的一天。
如果他选择和父亲一起经营家里的生意,把它做得更好,既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减轻了父亲的辛苦和劳累,又使自己尽了一份为人子的孝心,同时使自己得到成长和历练。
对于他来说,人生从来不缺乏出路。
对于很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可他却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环境来磨灭自己。
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根自己的“软肋”,游戏,电视,贪睡……而对待自己软肋的态度也许正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分水岭和成败。
社会从来都是现实的,“二八定理”,能有所成就的人永远只占少数。
电子厂,机械般的劳动会磨灭人的激情和想法,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最危险的一件事;挣着一份不高也算太低的薪水,缺乏竞争,会使人逐渐习惯于安逸和懒惰,慢慢变回滋生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所处人群素质普遍低下,“近墨者黑”是不经意间的事情。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电子厂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暗藏漩涡。
这样的人,不会是少数。
可能是我过于急躁了,或许一个人非得经历过什么之后,才能真正成长和成熟;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他毕竟还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比起很多“啃老族”,岂不是强得多。
可我却还是想说:少年,你本可以做得很好的,你还不够努力!
后来又听到他说,要辞职,回家做事。
我满口赞同,同时不忘提醒他:“游戏也要少玩些,真得要少玩些。”他回答说:“已经很克制,不怎么玩了。”或许这七个多月几乎不见天日的生活让他终于下定决心有所改变和行动了吧!
但愿如他所说!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释放自己应有的能量,点亮自己的青春,装扮所走过的岁月,积淀人生的阅历和财富。
泛滥的简介【2】
业余弄文学多年,与民间文学报刊打交道也已长久,很为如许多的民间文学报刊的执着生存,为编者的苦心经营而感动。
老实说,民间文学报刊的办刊者大多是自筹资金艰难办刊,所花费的心血也没有多少回报,其原因就是在于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这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让我们为那些执着的办刊人致敬吧!
然而,常读民间刊物,不免生出些许感叹来,民间刊物生存之艰难,应该说刊物的版面就何其珍贵,可是我们就经常看到一些版面发表某人的作品,作品发得不多,可对于作者简介就占了很大的篇幅,有的还配发了照片。
简介大肆渲染某某作者笔名一长串,简历一长串,发表作品一长串,发表的刊物一长串,获得各种荣誉一长串,入选各种选集一长串,入编各种名人传略一长串,凡此种种,如此标榜作者的文学成就,大概有失偏颇吧!既然办刊,
为文学写作者创造版面发表作品,何必这样喧宾夺主呢?我想这就叫浪得虚名吧!所谓的名人传略,名不见经传的人只要交够足额的资金,都可占一席之位,哪有什么权威之重?弄了好几个一长串,又能说明什么呢?将来文学史上未必就会给他记上一笔,又何必这样煞费苦心这样宣传呢?多发点他的作品,其实就已经让人知道他是个什么人了,也知道这个人的写作水平写作成就了。
倘使作品写得经典,那势必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在文学界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曹雪芹写就的《红楼梦》,鲁迅写就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一样,流传得很远很远。
我们读很多名家作品,看名家的简介,就写得简单朴素。
当今中国文坛,几乎无人不知晓贾平凹的大名吧,贾平凹的头衔一大串,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出版著作一百多部,在众多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作品若干,数不胜数,倘使某间小报要发表贾平凹的作品,可能所有版面都用来简介贾平凹,大概都还不够吧。
贾平凹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对贾平凹的简介仅一百余字。
这才是大家风范。
还有好多名家著作,连作家简介都没有,很多报刊发表作品,就根本不发作者简介,即使发作者简介,诸如《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这些名刊,也是写得简单朴素,择其主要而写之,而不是大篇幅的,长篇大论般地写干写净。
试想,我们办文学刊物的初衷,就是为文学写作者提供发表作品的版面,推出新人,培养作家,而不是为了吹捧。
作家最终是要用作品说话的,光列出某某在哪些刊物发表了些什么,倘使没有一篇能登上大雅之堂,这样晒出作品目录来又有体用。
我们阅读作品,倘使是能让你怦然心动的精品,自然而然我们就要更多的关注作者,作者被关注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名气,作品的影响面大了,作品发得多了,作者自然而然就著名了,何须给以冠上冠冕堂皇的光环呢?我们说鲁迅,我们就知道鲁迅是个多么有重量级的人物,自然就要去了解鲁迅,读鲁迅,而无需让别人人为地大肆宣传鲁迅。
我们说李伯清,连巴蜀大地的小孩都能津津乐道一番,哪还用得着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吗?作品上得了大雅之堂,是要让别人去说,作品一旦上得了大雅之堂,自然就有人关注,评论了,各种“著名”的光环自然而然就来了。
阅历多了,我们自然就发现,越是大家,就越是谦虚,生怕在人前人后露露面了,而越是小人物,就越是把自己标榜得多有成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发表过什么。
这样的简介看得多,自然就倒胃口。
我们读文学报刊,并不是要去了解某某,欣赏某某,而是要品味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意境,作品值得品味,自然就会欣赏作者的文才,既而人才。
所以我以为,我们作人作文,还是低调的好!作为文学刊物,还是少发点简介,多发点作者的作品吧!
跟宝宝学幸福【3】
谈到幸福,形而下的解释便是吃得香,睡得甜,活得开心;健康快乐。
你能时刻处于幸福中吗?在我们身边的确有这样一群幸福天使,那就是——刚会走路的小婴儿——家家户户的小宝宝。
一睁眼,他便瞪着大眼睛四处张望;抱着妈妈的脸甜甜地呢喃;一骨碌翻身朝你爬来,像小狗狗一样撒欢。
一下床,他便吧嗒着小脚兴冲冲地转,见什么都稀罕。
拿到一截小木棍,也像得了金箍棒,敲板凳捣地板,欢喜得团团转;捡到一片树叶,眼里也射出欣喜的光。
电脑、手机、遥控器无不好奇,小手指头灵活得令人咂舌;闻乐起舞更是憨态可掬,小脸笑得跟花儿一样。
推板凳、爬沙发……你可见他有一刻闲着?其兴趣之广,精力之旺,实在令人叹羡;其成长之快,简直就像喷薄欲出的朝阳!
哲学大师罗素说:“幸福的秘诀在于,使你的兴趣尽可能地广泛”(见《俗物的道德与幸福》)。
看看快乐的宝宝,你能不由衷认同?便是圣人伟人也不例外。
比如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仍“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何以?难道就因坐而论道?夫子实乃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皆通,其爱乐之酷,以至“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真个一老顽童也。
又如二战元勋丘吉尔,英国人称他为“快乐的首相”,此君更是音乐、美术、文学、军事、政治等无所不通。
在《我与绘画的缘分》中,兴趣对身心健康之益更写得动人心弦:“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
它们必须都很实在,其中最好最简易的莫过于写生画画了。
这样的嗜好在一个最苦闷的时期搭救了我。
……”妙趣横生,妙语连珠,的确无愧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读伟人,看宝宝:幸福就闪射在小婴儿的眼睛里——广泛的兴趣实乃生命活力的彰显;好奇心与求知欲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跟宝宝学幸福,别让岁月的风尘遮住了快乐的视线:养花、书法、音乐、绘画……无不陶冶性情;便是买菜、洗衣、做饭,如若倾注了小宝宝般自然纯真的探索欲,不仅能破解一个个“是真的吗”,没准也会手舞足蹈起来呢。
民以食为天,刚断奶的小婴儿更是名副其实的乐天派。
宝宝不就吃点牛奶、菜粥、蛋黄、面条,而且甚至连油盐全无啊;可他却一口接一口地吃得手舞足蹈,还不时咿咿呀呀,如唱歌谣。
真个是“对食当歌,人生几何”啊!而宝宝,在这样的伙食下,长得是嫩艳水灵,像出水芙蓉一样;不仅小牙一颗接一颗冒出,小脚也嘚嘚哒哒会跑了。
健康美丽,谁不希求?如此简单的饮食便可获致,你我倒真该反思反思。
中医宝典《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见“上古天真论”)。
于此,小婴儿的确堪称楷模。
比如我家宝宝(一岁零四个月):
每天早上7点,便舞动小手欢迎“床上餐”——抱着奶瓶一气干完。
相关热词搜索: